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监督不能越位/杨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1:42:41  浏览:86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监督不能越位

杨涛


由于兴城红崖子粮库职工在个人经营中负债,兴城市人民法院判决粮库负连带责任。于是,法院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将100吨玉米和近5000平方米的土地、房屋低价评估抵债。面对即将流失的国有资产,辽宁省兴城市人大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事件重新调查核实,监督法院执法行为,避免了价值近40万元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此举是继安徽省合肥市人大首次行使特定调查监督后,全国第二个人大行使特定问题调查监督权的案例,在辽宁地区尚属首例。(《沈阳今报》2004年04月26日)
无疑,辽宁省兴城市人大对法院的监督,是出于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动机是良好的,监督也是有成效的。成立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对法院的裁定进行调查,也是有法可依的。面对着当前频频出现的违法评估和法院违法裁判的现象,人大利用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这形式加强监督,是顺应民意的举措。
但是,兴城市人大常委会根据调查结果,作出“责成兴城市人民法院撤销将玉米和房屋、土地执行给申请人的裁定,对案件按照法律程序重新办理”的决定 ,却是值得商榷的
在我们国家,尽管不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度,但是毫无疑问,依据宪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唯一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法院的有关组成人员,并监督法院的工作。但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不能行使审判权。宪法第10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但是,宪法并没有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撤销人民法院的裁判。
宪法之所以不规定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撤销人民法院的裁判,是蕴涵着深刻的法理依据的。审判是一种专门的法律工作,需要专职的法官运用法律与法理知识进行;同时,审判需要讲究程序正义,需要中立的裁判者在特定的场所听取双方的意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形成内心确信;审判也需要权威和终极,审判权只能由特定机关行使。法院是唯一没有上级的国家机关,上级法院只是监督下级法院的工作,非经法定程序,上级法院也不能变更或撤销下级法院的裁判。
因此,其他在制度设计上并没有严格司法程序的国家机关更无权变更或撤销法院的裁判。
当然,兴城市人大常委会并未直接作出撤销法院裁定的决定,但是该决定中责成兴城市人民法院撤销裁定,明显是一种行政化的决定,是下级必须遵循的上级决定,是不容法院有所违背的决定。这和人大常委会直接行使审判权并无实质的区别。试问,没有经过诉讼的法律程序的这种决定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吗?没有经过诉讼的法律程序的决定,又怎能让对方当事人信服呢?
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法院工作的本意,是要让审判工作合法的进行,而不是越疱代俎行使审判权。兴城市人大常委会本来可以根据调查结果要求兴城市人民法院重新审理裁定,做到既行使监督权又不越位。但一纸责成撤销裁定决定,却让有效的监督蒙上了一层“越位”的阴影。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E?mail:tao1991@163.net tao9928@tom.com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颁布《广东省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


颁布《广东省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广东省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广东省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木材流通秩序,制止非法运输木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木材包括:原木、原条、薪材(含柴炭)、木制品、木制半成品和毛竹及其半成品。
第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木材运输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从产地运出木材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木材运输证:
(一)县内运输的,向当地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办县内木材运输证;
(二)出县(区)运输的,向当地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国有林场(局)申办广东省木材运输证;
(三)出省运输的,应持起运地核发的广东省木材运输证,到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部门申办出省木材运输证;
(四)单位或个人搬迁携带的自用木材,凭单位搬迁证明和个人户口迁移证申办木材运输证。
供销部门投资、扶持兴办的毛竹基地(具体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所产毛竹及其半成品的运输,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供销部门按上述原则发放运输证。
办证工本费收取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物价部门制定。
第五条 铁路、公路、航运部门必须凭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木材运输证承运木材。铁路整车装运木材计划统一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第六条 设立木材检查站由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由市、县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授权的机关批准。
未经省人民政府或其授权机关批准,不得设立木材检查站或撤销依法设立的木材检查站。
木材检查站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
第七条 木材检查站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省有关林业的法规、政策;
(二)对过往的木材进行查验、登记;
(三)依法制止、扣留违章运输的木材,及时做好询问笔录,提出处理意见,并妥善保管所扣留的木材;
(四)按期向主管部门报告木材运输检查情况;
(五)在主管部门委托的范围内,执行本办法的行政处罚;
(六)受主管部门委托,依法对野生动植物运输和森林植物检疫实施检查并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木材检查站有权扣留木材和运输工具:
(一)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
(二)所运的树种、材种、规格、数量及收发货单位、地点与运输证记载不符的;
(三)重复使用木材运输证的;
(四)使用过期木材运输证的;
(五)涂改、伪造木材运输证的;
(六)以藏匿、伪装等方式逃避检查的;
(七)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的;
(八)妨碍木材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九)其他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运输的。
木材检查站应依法处理所扣留的木材,无权处理的,应当发给扣留凭证,通知货主或承运人限期接受处理,同时填写《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处理意见书》,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处理。
第九条 木材扣留期间发生的搬运、保管等费用,属违章运输的,由当事人负责;因检查人员失职或故意刁难造成的,由检查站负责,并赔偿货主的经济损失。
第十条 违章运输的木材,由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木材检查站,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无木材运输证运输的,没收其所运木材,可对货主并处以相当于没收木材价款10—50%的罚款;对承运单位或个人处以相当于没收木材价款10—30%的罚款;
(二)对所运木材的数量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其超过检尺允许材积误差1%以外部分的木材;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其不符部分的木材;
(三)对使用过期木材运输证运输的,限期提供木材来源合法证明和说明延误原因,补办木材运输证后予以放行,逾期不补办的,按无证运输木材处理。
补办木材运输证的期限,省内流通的为10日,外省运进(经)我省的为15日;
(四)对重复使用木材运输证运输的,没收所运木材,并对货主处以相当于木材价款10—50%的罚款;
(五)对使用伪造、涂改运输证运输木材和藏匿、伪装偷运、强行冲卡逃避木材检查站检查的,除没收所运木材外,对货主处以相当于木材价款10—50%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六)在依法处理违章运输木材时,必须按规定填写《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林业行政处罚收据》给当事人;
(七)违章运输木材经木材检查站按规定处理后,沿途木材检查站不得重复处理;但如发现有明显的处理不当或有新的违章,木材检查站可按有关规定处理;
(八)违反规定运输野生保护动物的,按国家和省的规定处理。
对外省(区)运进(经)我省的木材,无起运省(区)规定的有效证件的,予以扣留,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处理。
第十一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机关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 按本办法规定没收的木材,应交由当地国有林业经营部门收购。
木材检查站对罚没的财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木材检查站人员执行检查公务时,应出示全省统一的检查标志和检查证件。木材检查站人员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敲诈勒索,玩忽职守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过去省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1994年9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颁发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荣誉证书和奖章的试行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颁发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荣誉证书和奖章的试行办法

1989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

第一条 为鼓励法院工作人员热爱和做好法院工作,增强从事法院工作的荣誉感,表彰他们献身司法事业,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的贡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从事法院工作满三十年的在编工作人员以及退(离)休人员,均属颁发范围。
第三条 在边远山区工作的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少于二十年,具体办法由高级人民法院参照原劳动人事部劳人科局(1983)064号《关于边远地区范围的通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第四条 对正在接受行政审查和有犯罪嫌疑,有关部门正在对其进行刑事侦查的人员,暂不发给荣誉证书和奖章。
第五条 受过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的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好并做出成绩的,由所在法院报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
第六条 受过刑事处罚的一般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特殊情况需要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的,须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七条 从事法院工作年限的起止时间,是指建国前在革命根据地或人民军队内从事司法工作或建国后参加法院工作时起,至发证年度十二月底或退(离)休时的累计周年数。
第八条 属下列情况,后又回到法院工作或是由于落实政策在法院办理退(离)休手续的,法院工龄可以连续计算:
凡在法院工作期间,因错误处理或被株连而调离法院的;
经组织动员,回乡务农的;
“文革”期间,下放劳动或被改做其它工作的;
经组织批准脱产学习的。
这里的工龄计算方法只限于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
第九条 荣誉证书和奖章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制做,以最高人民法院名义授予。
第十条 凡属授予荣誉证书和奖章范围的人员,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须逐级报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核后批准颁发;高级人民法院以上的工作人员,由所在法院审批颁发;军事法院的,由解放军军事法院审批颁发。
第十一条 荣誉证书和奖章每年颁发一次。
第十二条 对被授予荣誉证书和奖章的人员,各地法院可在休假、疗养等方面给予照顾,并可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
第十三条 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要严肃认真,严禁弄虚作假。发现骗取荣誉者,收回其荣誉证书和奖章,并按《人民法院奖惩暂行办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